FB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【我們的T時代:智慧製造篇】智慧製造翻轉傳產!保麗龍大廠蘭陽開發創新有成,吸引青年取經

傳統製造業發展面臨多變的市場需求、人工成本增加、長期缺工、人才斷層等挑戰,升級的腳步越發迫切。許多製造業者開始布局智慧製造,導入物聯網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等各種資訊科技,在生產、銷售、人事管理方面獲得顯著成果。

/001/Upload/3081/relpic/47473/1021/923922a3-8501-487a-8cac-4e17f7807c55.jpg

創立於1968年的蘭陽開發工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蘭陽開發),是臺灣老字號的保利龍(EPS)及EPO包材廠,客戶橫跨家電、食品、土木工程,到面板、高科技國內外大廠,產品應用非常廣泛。

 

「蘭陽開發是一間54年的塑膠成型廠,」蘭陽開發二代、董事長特助劉冠廷表示,隨著時間流逝,先是員工普遍上了年紀,他們的退休對公司的經驗傳承造成考驗;其次是公司流程多停留在人工作業,人工抄寫或資料容易出問題。

 

「製令要做105個,包裝時發現只有100個。為了那5個,還要調整產線,造成很大的成本負擔。」如果營運模式繼續停留在傳統,將不利公司競爭力,於是蘭陽開發三年前決定自行開發MES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, 製造執行系統)。

 

「我們叫apollo系統。」劉冠廷談到自行開發的理由,他坦言一般工程師或是軟體公司,不一定了解工廠的實際運作與需求。

 

一手主導系統開發的劉冠廷自豪地說,現在從進原料開始,生產、包裝、品管一直到入庫、出貨,都能透過MES系統即時監控產線,落實品質管理,提高生產效率。

 

蘭陽開發的經驗,吸引青年人才前來取經。T大使楊凱文家裡是開燈桿工廠,「我們家其實是黃昏產業,全台灣剩五間。」他稱當大家都在談工業4.0、數位轉型時,他也曾跟母親討論過。

 

去年大學畢業後,工作一直沒下落,他偶然在T大使計畫公告上看到蘭陽開發,心想:「雖然不一定能學到技術,但至少可以了解產業轉型,能夠給家裡做參考。」帶著這樣的想法,他走進工廠,跟著業師先是摸透全部的製程,透過觀察,學著當一名系統規劃師。

 

楊凱文說,透過業師分享,找出生產流程中的痛點,提出解決方案,規劃一套MES系統。接著他和業師、同組夥伴分析數據,一邊消除系統誤差,改進系統的準確度;一邊討論,給出管理建議。

 

「工廠做改革,不是花大錢,不是把機器設備全部換掉,而是從生產流程下手。」楊凱文說,這是他參加T大使計畫的最大收穫。在蘭陽開發,導入智慧製造前後,「機器仍是原本的機器,生產過程也沒有改變,」差別只是在於生產環節的優化,生產效率的提升。

 

幫家裡取經之餘,他也直言,過去自己對於資工系出路的想像,僅有「工程師」一種職業。來到蘭陽開發半年,他發現自己也可以從事PM、系統規劃師等職務。

 

劉冠廷說,蘭陽開發分享MES系統的開發經驗給青年學子,希望「當他們出了社會,都有機會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系統規劃者。」

/001/Upload/3081/relpic/47473/1021/64749b52-b8b0-4ea1-a843-33567c18d3ea.jpg